【老报传奇】清末一份黄色小报的完美逆袭,敲响清王朝垮台的丧钟
2018-03-22 18:23:14
  • 0
  • 0
  • 2
  • 0

中国近代的耻辱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,同时中国同世界真正的交往也是鸦片战争带来的。

中国的新闻事业,也是随着这股“洋”风,慢慢兴起的。

最初在中国办报纸的,大多是外国人,比如我们熟知的《申报》,最早就是由外国人在中国所办。我们的历史,提到清末的报纸,大多都和革命有关。

自戊戌变法失败之后,革命派和立宪派便一直都斗得很凶,而他们“斗”的手段,主要是报纸。可并不是,所有人办报都是为了宣传主张。《苏报》的创始人胡璋就想通过办报多少挣点钱。

当然了,说胡璋办报的初衷就是挣钱,似乎有些说不过去。

【老报传奇】清末一份黄色小报的完美逆袭,敲响清王朝垮台的丧钟

首先,胡璋自己不缺钱。胡璋是个画家,在中国清末的画坛上还是有些地位的。他早年赴日期间,画名就很盛,而且润资(画的价钱)很高。日本天皇闻其名,还专门召见他为素胎胆瓶作画,画成后得到了日本天皇的大加赞赏,并赐给他金牌以致谢意。也由此,在日本随他学画的人越来越多,可见他并不是一个缺钱的人。

其次,胡璋在日本传艺期间,特意留心考察日本的政治、经济、科教文化等各方面的状况,并一一都记了下来,准备回国之后献给朝廷。没想到,回国之后,却处处碰壁。好不容易,有人推荐说他精于日本的钻井灌田法,才被召至京师。没想到还没开始,此事就被京师官员因钻地会破坏风水的原因而阻挠,久议难决。最后,胡璋一气之下,便又去了日本。

胡璋就是在这段时间内,用其日本老婆生驹悦的名义注册创办了《苏报》。这份报纸自创办以来,情况一直就没怎么好过。一摞摞的报纸拿钱印出来,却换不成钱,真叫人着急。最后实在没办法的胡璋,开始在《苏报》上刊登一些黄色新闻和小道消息。据他在日本的经验,这种办法是可行的。但即便如此《苏报》还是毫无生气,不见起色。

不见起色,也没办法。没什么好办法的他,只得就那么维持着。《苏报》也就在这种尚有余息的状态之下,成为了一张地道的黄色小报。当然,对于他真正的主持者,历史上记述的很少。从胡璋与清廷的那些瓜瓜葛葛,可能他还真没有时间主持这份《报纸》。总之,《苏报》在胡璋手上,不怎么样。

因为他要去日本,于是就把这份报纸卖给了陈范。

陈范是在清廷当过官的。在江西铅山县做县令的时候,因为对地方教案“处理不当”而被免了官,因此他对清廷很有意见。也因为他在官场混过,对清朝官场的黑暗非常熟悉。作为戊戌变法的亲历者,他看透了清政府的嘴脸,可以说他买下这份报纸的主要原因就是反清。

以这种初衷接手《苏报》的陈范,第一件事就是改版《苏报》。很快新版《苏报》就面试了。内容毫不出意料,针砭时弊、力主改革,尺度还很大。

【老报传奇】清末一份黄色小报的完美逆袭,敲响清王朝垮台的丧钟

这就对了,跟当时的时代氛围契合了。那时候人们喜欢看反清的文章,就像现在人看快手、抖音一样。自然,《苏报》的影响很快就扩大了。当时很多主张变法改革的知识分子,都对改版之后的《苏报》评价很高。其中梁启超就称赞《苏报》能“屹立于惊涛骇浪、恶毒迷雾之中。难矣,诚可贵矣!”。而《苏报》也因为陈范的改版,很快就成为上海五大日报之一。

陈范见《苏报》的运营状况极好,影响很大,于是就准备进一步的放大言论尺寸,毅然于1903年5月27日,聘请爱国学生章士钊担任《苏报》主笔。他的这一步,给《苏报》埋了个祸根,却间接地推动了历史的前进。

走马上任的章士钊,年轻气盛,初生牛犊不怕虎。

在他的主持下,《苏报》很快就在陈范改版的基础上,进行了又一次大改,从版面和内容上,均都令人耳目一新。

6月1日,《苏报》宣布“本报大改良”,同时刊出章太炎的文章《康有为》,提出“革命如铁案之不可移”。

6月2日,将报道“学界风潮”的栏目移到头版头条。

6月9日,重磅推出少年邹容创作的以反满为核心的《革命军》,称之为“国民教育第一教科书”。

6月20日,发表章太炎的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,在该文中,章太炎直呼光绪皇帝的名字,并称他是“未辨菽麦”的小丑,号召“公理之未明,即以革命明之”。

6月22日,更是刊出《杀人主义》一文,狂歌“杀尽胡儿才罢手”、“借君颈血,购我文明,不斩楼兰死不休,壮哉杀人”之类惊世骇俗的词句。

短短一月之间,章士钊手下的《苏报》,几乎成了一个檄文专业户。篇篇都惊天地、泣鬼神,如此撼山动海之势,着实生猛,很快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,《苏报》也因此,一时间洛阳纸贵。短期内,增加了几十个销售点。使得老牌的《申报》《新闻报》等都倏忽间黯然失色。

《苏报》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,清廷是不可能不知道的。湖广总督端方连番致电两江总督魏光焘,责问魏为何放任治下出现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论。魏光焘回电端方,称已要求租界工部局查禁《苏报》,缉拿乱党。

可《苏报》这个乱党还真的不好抓。

1845年,英美法三国要挟清政府签订了《上海租地章程》,于是便有了租界。为了便于管理,他们又在租界内又设立了管理机构“工部局”,由三国领事轮值掌控。工部局下还组建了“巡捕房”,攫取了针对租界内所有民众的司法管辖权。

1868年,租界当局又与清政府协商,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断案的机构—会审公廨。这个机构名义上由清廷派员主持,但按照双方拟定的章程,列强拥有观审权。说是观审,实际上是操纵。这样一来,主持会审的清廷官员就成了摆设和木偶,清政府也完全丧失了司法及审判的主动权。也正是这个原因,《苏报》的这些涉案乱党,还真不好对付。

清廷通过多方努力之后,工信局终于同意逮捕“涉案”人员。

1903年6月29日,工部局照着清廷给出的名单,逮捕章太炎、邹容等六人。章太炎被捕之前,就知道了此事,却没去躲藏。6月30日,当巡捕冲进办公室时,章太炎端坐在那里,指着自己的鼻子说:“余皆没有,章炳麟是我!”,着实豪气。

七名疑犯抓到了六名,总算给了清政府一个交代。就在这个时候,国内外的报纸开始发声了。

舆论给出的压力,清政府是能够感觉得到的。因此,虽说这些人已被逮捕,但清廷却不能把他们怎么样。

随后,一个奇葩的场景出现了。清政府既要当主审,又要当原告,还要看观审的洋人之脸色行事。被告则是手无寸铁却怀抱狂热理想的文弱书生。原、被告双方各请西洋律师,在法庭上展开激烈的较量。

7月15日,上海租界会审公廨第一次会审“苏报案”,原告是清政府,被告是手无寸的几个平民,在洋人的监视操持下,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政治文明与价值观念开始在法庭上正面较量。

这场官司的主审官员叫孙世,陪审员是英国人迪理斯。审判一开始,原告律师古柏就读了几份《苏报》中的文章,来证实章、邹等人“阴谋颠覆政府”的罪名。听着这些话的孙世,脊梁骨一直发凉。他虽然不怎么懂西方的法律,可他却熟知大清律法,按照《大清律》规定,在庭审过程中,主审官若允许谋反言词被当众重述,主审官员要被治以重罪。因此律师古柏读完诉状后,孙世当即对章太炎等人说:“本官与尔等素无冤仇,切毋重复昔日逆乱之言!”。惶恐之态,霎时毕现。

在训问被告的环节中,因为孙世对章太炎博学是熟知的,比来比去只觉得自己身上的功名还有的一说。便问章太炎:“得自何科?”。章太炎一听这个问题,大声的让道:“我本满天飞,何窠之有?”。这样以来,在章太炎口中,科举就是一鸟窠。

清廷起诉章太炎的罪名是“诋毁圣上,呼为小丑,立心犯上,罪无可逭”。面对这样的指控,章太炎看上去一本正经地解释说,我之所以直呼皇帝名字,参照的是西律。接着又运用丰富的训诂学知识,将“小丑”二字解释为“小孩子”。突然间,法庭成了他的训诂学课堂,法官被驳得哑口无言。

拿章太炎没法的孙世,只好转向去威逼邹容。然而邹容除承认《革命军》是自己所作外,其余不置一词。孙世审了半天,什么罪过也没有,只得草草收场。

7月21日午后,“苏报案”进入了第二次庭审。

代表清廷的古柏律师当庭提出请求,说:“朝廷正与租界当局交涉,在此项事宜尚未达成之前,不方便继续审理。”被告律师博易马上反对,质问古柏:“你到底代表谁?是上海知县,是上海道台,还是江苏巡抚、两江总督!”古柏说:“我代表清政府!”这时,主审官员孙世声援古柏说:“古柏代表朝廷,这是很明确的。本案开审,就是因为官方有正式的命令。”博易立即反驳说:“你们前一次指控我的当事人犯有重罪,如今又无端要求暂停审理,视法律如儿戏,使本案失去了立案的条件,应该撤案放人!”就这样,二审又一次仓促结束。

12月3日,“苏报案”三审开庭。主审官换成了上海县令汪瑶庭,原告指控章太炎、邹容“登报著书,扰乱人心”,被告律师要原告拿出“人心被扰乱”的真凭实据,可这种事情,怎么找真凭实据!传统中国一向是主审官员说你是扰乱人心,你就是扰乱人心,突然在这种事面前出现证据一词,便又傻眼了。案子便又拖下了。

【老报传奇】清末一份黄色小报的完美逆袭,敲响清王朝垮台的丧钟

【老报传奇】清末一份黄色小报的完美逆袭,敲响清王朝垮台的丧钟

12月5日,被告律师继续做无罪辩护:“章邹二人,系年轻学生,出于爱国之忱,并无谋反之意!”控辩双方就有罪还是无罪的问题展开了激烈论战。

12月7日,汪瑶庭单方面拟定判决:判章太炎、邹容终身监禁。结果却被观审的英国副领事当庭否决,汪瑶庭自己连一点办法也没有。

12月24日,在增加了一些所谓的罪证后,汪瑶庭又在“额外公堂”上宣布章、邹二人“阴谋颠覆政府”罪名成立,应予“永远监禁”。可公使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,判决无效。双方因此开始对峙,这件案子,就又开始往后拖了。

1904年2月,公使团方面表示,如再不结案,就要将在押嫌释放。清廷知道,如果章太炎、邹容等被释放,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就竹篮打水了。于是,终于1904年5月21日,于额外公堂作出终审判决,章太炎监禁三年、邹容监禁两年,罚苦役,期满驱逐出境,不准逗留租界。

此事也终于至此,尘埃落定。

《苏报》从一份效益极差的黄色小报,在改版之后,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极大的影响力。至“苏报案”发生,其影响力到达顶峰。而它也从一个被人所不齿的黄色小报,逆袭成为一份几句影响力的报纸。很多的近代史研究者,都认为苏报案敲响了清王朝垮台的丧钟,那么《苏报》就是那个击钟的杵。

从黄色小报到名留清史,《苏报》完成了一次惊天逆变。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